【企业动态】攀枝花钒制品为“出彩钒”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钒电池储能、钒颜料、航空航天钒铝合金及钒催化剂等高端领域,已成为钒产业市场拓展的核心方向。2023年5月,年产1000吨的高纯五氧化二钒产线在攀枝花钒制品氧化钒作业区建成投产,肩负起推动钒产业向非钢领域拓展、抢占储能赛道先机的重任。经攀枝花钒制品与攀钢研究院锐意攻关,如今该产线%多品级高纯五氧化二钒的稳定生产,为攀钢钒产业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生产高纯五氧化二钒,核心是深度去除提钒体系浸出液中的硅、铝、铬等多种杂质元素,杂质元素含量越低,技术难度就越大。投产初期,要降低0.001个百分点的杂质元素含量,往往要开展很多次实验,还不一定能成功。” 全程参与高纯产线技术攻关的攀钢研究院先进功能材料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刘波,对投产初期的状况深有体会。
高纯产线投产初期采用传统“重溶结晶”工艺,不仅生产流程复杂,还难以精准去除杂质元素。为打破这一困境,高纯产线建成投产后,攀钢研究院先进功能材料研究所与攀枝花钒制品全面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开展联合攻关。
研究所人员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调整实验思路与研究方向,还与攀枝花钒制品的技术骨干相互协同,长期蹲守在生产现场,和班组职工一同倒班,实时指导、跟踪实验进度。与此同时,攀枝花钒制品同步推进现场设备设施改造,优化班组生产组织,全力以赴将实验成果转化为实际产能。实验期间,攻关人员每班碰头互通信息,每周复盘实验结果,每月总结工作成效。
历经多轮持续攻关,联合攻关组成功突破三大关键技术,形成“短流程”制备高纯钒的成套工艺技术,精准解决杂质元素富集问题,既提升了除杂效率,又大幅缩短生产周期,还实现了部分杂质元素含量的实时监控。2024年6月,99.5%级高纯钒产品的杂质元素波动区间大幅收窄,产品质量实现精准控制;后续更突破99.8%级以上产品的技术瓶颈。
为降低高纯钒生产成本,攻关团队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针对性减少成本“出血点”。
高纯钒沉钒水曾是“能耗大户”:对水质要求高、用水点位多,且均为一次性使用,既浪费水资源,又增加废水处理成本。
“能不能将沉钒水有效利用起来,减少废水处理成本?”带着这一疑问,联合攻关组开展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以“分级分类”方式构建沉钒水回用体系,成功将不同阶段的沉钒水转移至其他产线二次使用。此举不仅减少新水用量,每年还能降低废水处理成本20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针对钒收率低、辅料消耗高、合格率波动大等痛点,联合攻关组通过优化沉钒参数、精准控制辅料加入量,采取低价辅料替代、全面回收过程用水中残钒等措施,步步为营降低生产成本。
“对比产线建设初期,我们的残钒回收率提升7.9%,主要品级产品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辅料成本降低23%,高纯钒产品生产成本更是降低30%以上。”全程参与联合攻关的氧化钒作业区副作业长许楠,对高纯钒成本控制成果如数家珍。
“高纯产线初期生产的产品,我们曾计划推广到储能、催化剂等精细化工领域,但因批次产品中个别杂质元素控制不稳定,被用户拒之门外,最后大多数产品只能销往钢铁冶金行业用户。市场不相信眼泪,产品质量才是最好的话语权。”钒钛贸易销售人员冉俊,对当初推广高纯产品的经历记忆犹新。
随着各项攻关成果“瓜熟蒂落”,高纯产线生产的各品级产品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不仅同批次产品指标波动极小,还能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如今,攀钢高纯钒产品已销往储能、催化剂、颜料等多个非钢领域,客户覆盖湖南、陕西两省及印度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更成为国内某知名催化剂企业与高端玻璃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与此同时,攀枝花钒制品还通过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联合钒钛贸易走访客户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擦亮“攀钢高纯钒”的品牌形象。
未来,攀枝花钒制品将继续与攀钢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携手共进,持续深耕高端领域钒产品生产技术,为“出彩钒”插上更强劲的腾飞翅膀,助力攀钢在全球钒产业竞争中书写新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