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云南南华:针尖竞技艺 彝绣展风采
9月25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至善非遗传习馆内,丝线翻飞、针脚灵动,“温州校友会东大”杯第四届南华彝族刺绣技能大赛在此火热开赛。来自全县10乡镇的48名绣娘齐聚一堂,手拿绣片,飞针走线间,平针绣、乱针绣、打籽绣、螺旋绣等精彩呈现,将千年彝绣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悉,此次大赛以“秋”为主题,主题图案由东南大学南华彝绣研究中心精心设计。图案主体以秋日东南大学中央大道百年梧桐和千年六朝松为形,梧桐叶的金黄纹路里藏着彝绣特有的走线韵律,六朝松的苍劲中融入手工刺绣的立体肌理,每一针都串联起校地帮扶的温情,每一线都让秋日校园的鲜活与彝绣的匠心相容。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所有新生学子启航的时刻,绣娘笔下的百年梧桐,以荫蔽之姿化作无声的守护,指尖的六朝松,以坚韧之态承载着期许的重量。这幅绣品不仅是对东南大学新生的迎接,更藏着校地同心的心意。正逢九月开学之际,南华县绣娘对所有新生送上最美好的期许:愿新生如秋日光影般鲜活,似松梧般向阳生长,也如南华绣娘般以匠心守初心,开启属于自己的崭新旅程。
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角逐,来自红土坡镇的龚永香凭借大胆的用色和精湛的针法荣获了一等奖。“我打小就在彝绣里长大,小时候用的裹背、包被,长大后的衣服、裤子、鞋子都是彝绣物件。”谈到自己与彝绣的“缘分”,龚永香感慨:“不过那会没有产业这个说法,彝绣基本上是自产自销。2014年,我开始在彝绣企业上班,不仅能接高端订单,还能给学员做培训,今天参赛的好几名绣娘都是我的徒弟。”
彝绣不仅是龚永香的技艺,更是她的“饭碗”。凭借彝绣,龚永香每个月能拿到4000余元的工资,由她设计刺绣的作品《锦绣乡村》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收藏,其参与刺绣的遇见楚雄、敦煌、六朝松等系列作品,更是多次亮相各类彝绣展会,从小县城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如今,龚永香已熟练掌握50余种彝绣针法,对于参加彝绣大赛,她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东大杯彝绣大赛,虽然组委会给出了图案和配色,但要绣出灵气、绣出深意,既得有扎实的基本功、精准的色彩搭配,更要懂图案里的文化内涵。通过观摩其他选手的作品,让我对色彩搭配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以赛代训,让更多的绣娘在交流比拼中练技艺、长本事。”
此次大赛一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2名。活动组织由南华县人社局负责,东南大学派驻南华县雨露乡后甸村驻村郭金陵说:“通过持续四年举办东大杯大赛,南华县涌现出一批优秀彝族刺绣手工艺人,此次大赛不仅为绣娘们搭建了技艺交流的平台,旨在以赛事为抓手,推动东大校园文化、彝绣技艺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彝绣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东南大学温州校友会林游海秘书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延续大赛主题创作,打造更多的彝绣文创作品,推进彝族刺绣温州驿站建设,以针为媒织就民族同心。”